一、技术分类与市场规模
1. 技术路线与产品类型
原子层沉积(ALD)设备是通过精确控制化学反应,在基底表面逐层沉积原子级薄膜的关键装备,依据核心技术原理和工艺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:
热式ALD系统:基于热驱动化学反应,在加热的反应腔室内,交替通入前驱体气体和反应气体。前驱体分子借助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作用,在基底表面形成单分子层,随后反应气体与吸附层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目标薄膜。该系统工艺成熟,薄膜质量高,台阶覆盖率可达95%以上,适用于对薄膜均匀性和保形性要求严苛的半导体芯片制造。例如在3D NAND闪存制造中,热式ALD系统用于沉积Al₂O₃阻挡层,能精准控制薄膜厚度在1-5nm,确保电荷存储稳定性。
PE-ALD系统(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系统):引入等离子体技术,通过射频或微波激发反应气体形成等离子体,增强反应活性。相较于热式ALD,PE-ALD可在更低温度下进行沉积,有效降低对基底材料的热影响,且沉积速率更快(约为热式ALD的1.5-2倍)。在半导体FinFET器件制造中,PE-ALD系统用于沉积高k介质层(如HfO₂),能在保证薄膜质量的同时,满足器件对低热预算的需求,提升晶体管性能。
空间ALD系统:创新地采用空间隔离方式,将前驱体气体和反应气体在空间上分隔,通过基底的移动依次接触不同气体,实现原子层沉积。其优势在于沉积速度快,可连续化生产,产能大幅提升,适合大规模平板显示行业。如在OLED显示面板制造中,空间ALD系统能在大面积玻璃基板上快速沉积有机功能薄膜,膜厚均匀性控制在±3%以内,提升显示效果和产品良率。
2. 市场规模与增长
全球市场:2024年规模约186.2亿元,预计2031年将接近297.8亿元,未来六年CAGR为7.0%(数据来源:恒州诚思)。半导体产业的持续升级,如芯片制程向3nm、2nm迈进,对ALD设备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;光伏行业追求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,ALD设备用于制备高效钝化膜和电极,推动市场规模扩张;平板显示领域向高分辨率、大尺寸发展,空间ALD系统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,这些因素共同驱动全球ALD设备市场稳步增长。
中国市场:2024年占全球比重约40%,规模达74.48亿元,预计2031年突破120亿元,年增速8%。国内半导体产业政策大力扶持,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加速扩产,对ALD设备国产化需求迫切;光伏产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,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,带动ALD设备市场快速发展;平板显示行业产能不断提升,进一步拉动国内ALD设备市场规模增长。本土企业如微导纳米、理想晶延等不断突破技术瓶颈,加速进口替代进程 。
二、核心规格与技术参数
1. 关键性能指标
薄膜沉积精度:
热式ALD系统:膜厚控制精度可达±0.1nm,每次沉积循环薄膜生长厚度在0.1-1nm,适用于超精细薄膜制备。
PE-ALD系统:膜厚均匀性在±2%以内,沉积速率0.5-2nm/min,能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实现高效生产。
空间ALD系统:膜厚偏差<±5%,可实现高速沉积,沉积速率5-10nm/min,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。
反应腔室性能:
反应腔室尺寸根据应用不同有所差异,半导体领域多为8英寸、12英寸晶圆兼容,平板显示则可适配大面积基板(如1.5m×1.8m)。
腔室真空度可达10⁻⁶-10⁻⁸Pa,保障反应环境纯净,减少杂质引入,提升薄膜质量。
气体流量控制精度达±1%,确保前驱体和反应气体精准供应,实现稳定的原子层沉积过程 。
2. 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
现代ALD设备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,集成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、传感器技术以及数据分析软件。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实现设备全流程自动化操作,从晶圆/基板装载、抽真空、气体通入、反应沉积到卸载,无人值守运行时间≥80%;传感器实时监测反应腔室温度、压力、气体浓度等参数,反馈精度±0.1%,确保设备运行稳定性;数据分析软件对沉积过程数据进行采集、分析,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工艺参数,提升产品良率10%-20%,并能实现故障预测与诊断,提前预警设备潜在问题,降低设备停机时间30%以上 。
三、主要企业方案及型号配置
1. 国际企业
ASM International(荷兰):
代表产品:Trendsetter ALD系列
配置:适用于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制造,具备多反应腔室设计,可实现并行处理,提高生产效率。以12英寸晶圆制程为例,该设备沉积均匀性<±2%,膜厚控制精度±0.05nm,支持多种薄膜材料沉积,如高k介质、金属栅极等,广泛应用于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企业,市场占有率约25% 。
Tokyo Electron(日本):
代表产品:Exelan HDP ALD设备
配置:采用先进的等离子体增强技术,在低温环境下(<300℃)实现高质量薄膜沉积。设备具备出色的台阶覆盖率(>98%),能满足高深宽比结构的沉积需求,常用于3D NAND闪存、逻辑芯片制造,全球市场份额约20% 。
Picosun(芬兰):
代表产品:PicoFLEX ALD系统
配置:灵活性强,可兼容多种尺寸晶圆及3D物体沉积。该系统拥有独特的气体分配技术,保障薄膜均匀性,适用于科研机构研发以及小批量生产,在科研及新兴应用领域有较高知名度,市场占比约10% 。
2. 中国企业
微导纳米:
代表产品:ALD-3000系列
配置:涵盖热式ALD和PE-ALD技术,可实现多种薄膜材料沉积。设备在半导体领域,膜厚均匀性<±3%,沉积速率0.5-1.5nm/min;在光伏行业,用于制备钝化膜,有效提升电池光电转换效率,国内市场占有率约15%,产品已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。
理想晶延:
代表产品:ULTRA ALD系列
配置:针对平板显示行业设计,空间ALD技术实现高速大面积沉积。设备能在大尺寸基板上实现膜厚偏差<±4%,沉积速率6-8nm/min,满足高产能需求,在国内平板显示ALD设备市场占据重要地位,份额约10% 。
北方华创:
代表产品:多款12英寸立式炉原子层沉积设备(如DEMAX SN302P等)
配置:突破多项关键技术,如射频等离子体产生和系统控制、原位清洗等。设备在集成电路存储和逻辑工艺器件阻挡层、侧壁绝缘层等沉积工艺表现出色,已进入客户端验证并实现大规模量产,为国产集成电路制造提供有力装备支撑,国内市场份额逐步提升。
四、产品应用领域细分分析
1.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
占比约60%(2024年约111.72亿元),是ALD设备最大的应用领域。随着芯片制程不断缩小,对薄膜质量、精度和一致性要求极高。在逻辑芯片制造中,ALD设备用于沉积高k介质层替代传统SiO₂,降低栅极漏电,提升晶体管性能;在存储芯片方面,3D NAND闪存需要ALD设备在高深宽比结构中精准沉积阻挡层、隧穿层等,确保电荷存储和传输稳定。例如,在10nm以下逻辑芯片制程中,ALD设备沉积的HfO₂薄膜介电常数比SiO₂提高5-10倍,有效提升芯片集成度和运行速度 。
2. 光伏行业
占比约25%(约46.55亿元),ALD设备在提升光伏电池性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。通过在硅片表面沉积钝化膜(如Al₂O₃、SiNₓ),减少载流子复合,提升电池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,从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。在PERC电池中,ALD沉积的Al₂O₃钝化膜能将表面复合速率降低至10cm/s以下,使电池效率提升1-2个百分点;在HJT电池中,ALD设备制备的TCO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,可降低接触电阻,提升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,推动光伏产业向高效低成本方向发展 。
3. 平板显示行业
占比约10%(约18.62亿元),主要应用于OLED和Mini/Micro LED显示技术。在OLED面板制造中,ALD设备沉积的有机功能薄膜可改善器件的发光效率、寿命和稳定性;在Mini/Micro LED显示中,用于芯片表面的钝化和封装,提高器件可靠性和出光效率。例如,通过ALD技术在OLED发光层上沉积一层厚度仅为5nm的LiF薄膜,可使器件的开启电压降低10%-15%,发光效率提升15%-20% 。
4. 其他
占比约5%(约9.31亿元),涵盖医疗、航空航天、传感器等领域。在医疗领域,ALD设备用于在医疗器械表面沉积生物相容性薄膜,如在人工关节表面沉积TiO₂薄膜,增强其耐磨性和生物相容性;在航空航天领域,用于飞行器零部件表面沉积耐腐蚀、耐高温薄膜,提升部件使用寿命;在传感器制造中,ALD设备沉积的敏感薄膜可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,如在气体传感器中沉积SnO₂薄膜,能有效检测低浓度有害气体 。
五、数据来源与报告建议
1. 权威报告:
恒州诚思《2025-2031全球原子层沉积设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告》,提供市场规模、企业份额、产品细分等详尽数据 。
Yole Intelligence等机构发布的半导体设备、光伏设备市场研究报告,对ALD设备在各细分领域的应用趋势有深入分析 。
2. 技术查询:
企业官网(如ASM International、微导纳米等)披露产品参数、技术优势及客户案例 。
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(SEMI)、国际光伏技术大会(PVSEC)等行业会议资料,展示ALD设备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 。
六、总结
原子层沉积设备市场呈现“半导体主导、多领域拓展”格局。国际企业凭借长期技术积累,在高端半导体应用市场占据主导;中国企业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崛起,在中低端及新兴应用领域不断突破,加速进口替代。从应用看,半导体领域仍为增长核心,光伏、平板显示等领域潜力巨大。未来趋势聚焦三点:一是技术持续创新,如开发更高效的沉积工艺、拓展新材料沉积能力;二是设备向更高精度、更大尺寸、更高产能发展,满足产业升级需求;三是跨领域应用拓展,挖掘医疗、航空航天等行业潜在市场,推动ALD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。
网上配资炒股门户,安鑫宝配资,第1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